蚊,真的很討厭。尤其小肥波極度「惹蚊」,夏天出街跑完步、打完波,身上肯定會有蚊子大快朵頤過的「痕跡」,筆者又不想使用含 DEET 的防蚊用品——對人類來說, DEET 也是種輕微的神經毒素。究竟要怎樣才能脫離蚊海?
可能各位讀者都知,蚊子以溫度、濕度、氣味、二氧化碳等不同方法追蹤獵物,但要防咬必須要知你對付的是什麼蚊。而香港有 70 種以上的蚊,大致上可分為庫蚊、伊蚊與按蚊三大類,牠們的習性、飛行與傳播病毒的能力都有所不同。
庫蚊 Culex
香港最常見的庫蚊有致倦庫蚊 (Culex quinquefasciatus) 以及三帶喙庫蚊 (Culex tritaeniorhynchus) ,分別是絲蟲病和日本腦炎的病媒。基本上有水的地方,牠們就能大量滋生,最喜歡入黑後飛進室內獵食。而你遭牠們咬到後,你會又痕又痛,且會持續很長時間。幸好,牠們不會長途飛行,只要杜絕附近的滋生源頭,就能撲滅庫蚊。
伊蚊 Aedes
對於香港人來說,伊蚊較多人認識,因為有惡名昭彰的白紋伊蚊 (Aedes albopictus) ,能傳播登革熱;而另一種本港常見的伊蚊則是海濱伊蚊 (Aedes togoi) 則能傳播絲蟲病。兩者雖同是伊蚊,但習性卻完全不同:白紋伊蚊喜歡在細小積水處如樹洞、空罐等孳生,喜歡待在叢林之中,於日間咬人,不過飛行能力不強。海濱伊蚊故名思義,於海岸邊的石漥孳生,飛行能力極強,於晚上出動獵食。
按蚊 Anopheles
按蚊又稱虐蚊,皆因牠們是瘧疾 (malaria) 的病媒。香港主要的按蚊有傑普爾按蚊 (Anopheles jeyporiensis) 與微小按蚊 (Anopheles minimus)。前者會在荒野、沼澤處滋生,晚上至凌晨非常活躍,主要吸其他動物的血維生,但我們亦是其喜愛的食物之一;後者則會在雨季前後,於潔淨、水流緩慢的河溪中大量繁殖,同樣喜歡在晚上吸取人與其他動物的血液,重點是牠們吸血後會在室內棲息至黎明。
誰是惹蚊人?
2000 年,有學者就分析了 346 種包括「手味」的化學物,發現當中 277 種會吸引蚊子,最吸引蚊的有乳酸 (lactic acid) 、氨(即阿摩尼亞 ammonia)、羧酸 (carboxylic acid) 以及辛烯酸(octenol ,類似蘑菇霉味)。研究員發現,只要在一些不惹蚊的人身上塗乳酸,會更吸引埃及伊蚊 (Aedes aegypti ,香港其中一種常見蚊子) ;二氧化碳的出現,也會令埃及伊蚊對人類體味更敏感。怪不得在戶外做完運動後,異常惹蚊,因為肌肉裡乳酸濃度提高。
有人以為滿身大汗會吸引蚊蟲,實情並非如此——至少按蚊對汗水無興趣。反而,致令汗臭的細菌才是你被按蚊咬的原因。這些細菌會不斷在皮膚上滋生,使 pH 值由酸變鹼,分解成阿摩尼亞(即體臭味)。而按蚊始乎對腳臭味情有獨鍾,有人就曾試過將著了幾天的臭襪掛起,按蚊還很開心的啜臭襪呢!
另外,之前說過的羧酸,在人體會以脂肪酸 (fatty acid) — 脂肪的主要成份——的方式出現,同時脂肪酸與體味也有所關聯。所以,減肥加保持自己清潔無異味都能減少被蚊咬的機會。
話雖如此,有無體味也有機會是遺傳的。有些人體內能產生干擾蚊子的味道,令蚊子對其敬而遠之。如若你不是這些幸運的人,可試試以下方法驅蚊:
- 在黃昏時份以抑制細菌的草本植物,如鼠尾草等洗澡,一來洗走汗水,二來沖走異味。
- 在家中設置蚊帳或防蚊網之餘,可在身上塗上 32% 檬檬桉精油。專家發現其功效可媲美 DEET 等化合物的防蚊功效,但記住只有三小時效用。
- 假如不想搽到像吳剛師傅,可在窗邊擺放玉桂、香茅、紫蘇、麝香、孜然、檸檬草或荊芥(貓薄荷),因為這些植物都對蚊有毒或是刺激性的。
- 買枝 Bug-A-Salt (文首片段)。
如果你唔好彩慘遭毒手,可用肥皂水拭擦蚊叮位置,也可在家中種株鳳仙花,將葉片捏在手中至黏液流出,塗在患處吧!
(原刊於主場新聞 2014-7-1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