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,民建聯於立法會質詢,城大的化驗結果令海天堂商譽受損,要求索償同加強監管大學化驗所(另一篇相關報道)。小肥波第一個反應:呢班人食龜苓膏食懞咗?又咁啱, Nature 出版了一篇《正確解讀科學報告的20個貼士》,筆者覺得好值得香港的政客參詳。
3位來自英國與澳洲的學者在文章指,很多政客、公務員或政府官員都無法理解科學意見。學者認為當務之急,是改善為政者對科學的認知,幫助他們分析,作出正確決定,杜絕既得利益者的不當影響力,亦要教導他們科學本質其實不完美。
其中一位學者 Mark Burgman 向英國衛報表示,政客聰明,有謀略(筆者按:在香港,不敢苟同),他們對科學意見不謹慎,可能源自恐懼或者根本就忽視了。
《科學貼士》一文有幾點比較顯淺的,讓不懂科學或統計學的朋友能容易理解,小肥波在此與各位分享。
- 沒有絕對準確的量度方法
- 即使最精準的儀器也會出現誤差值,重覆實驗得出的結果一定有出入。
- 關聯不等於有因果關係
- 我們很易將 A 與 B 兩者的出現,串連起來,但這種「關聯」可能是巧合,又或者,是 C 因素令它們出現。
- 數據可能被刻意挑選
- 証據可以任人擺佈,令其支持報告觀點。
- 偏差是普遍的
- 舉例說,網上、電話、街頭訪問看電視習慣,得出的數據未必相同,因為訪問的群眾來自不同年齡、階層。此外,有些報告會誇大其辭,引起注意。
- 科學家也是人
- 有些人以為科學家是聖人,但他們也要「開飯養家」,有人會選擇性報告甚至刻意隱瞞某些不利數據以獲取名、利或研究資助。
「係咪競爭對手叫佢去抹黑人?」
先不提於立法會突然幫海天堂翻案是否恰當,民建聯要求海關控告城大「失實誤導」,實屬反智。
張漢揚教授研究中藥十幾年,出版超過180份論文,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研究中藥的學者。2009年,他亦曾對市面的龜苓膏進行分析,發現其中三個樣本沒有龜苓膏必用的土伏苓兩大藥用成份 astilbin 及 taxifolin ,而該次檢驗,海天堂樣本的確含這兩種成份。其中被指無用土伏苓的恭和堂更有百年歷史,亦質疑城大測試敏感度不足(仍然解釋不到其他樣本的土伏苓成份高到每克含368.73微克的 astilbin 與75.723微克的 taxifolin),又唔見民建聯幫品牌發聲申訴?
此外,要搞清楚城大與海關所做的化驗完全不同:城大分析藥用成份龜甲膠;海關則只是龜的基因,兩者根本是兩碼子的事,不能直接對比。因為藥用成份可能會在製膏過程遭熱力破壞,但龜的基因仍可保留。 但民建聯就以海關有龜基因的報告,「抹黑」城大的龜甲膠報告造假。不就是犯了第三點,刻意挑選數據?不過,更大可能是他們連基因、龜甲膠兩者有什麼分別也不清楚⋯⋯
據張漢揚所說:「海天堂龜苓膏的龜甲膠指紋圖譜測試,幾乎是一條平線,而其他品牌的龜苓膏卻見有明顯的峰值,估計兩者的成分可以相差達千倍。」以筆者理解,張教授指海天堂的有效成份,比其他品牌差天共地,少到無,唔等於無。相信只是張教授對其數據表達得不夠好,並非要嘩眾取寵,結果被人上綱上線。
最大問題是,民建聯刻意將海天堂生意跌、信譽損怪責城大。大家不要忘記,此前有人發現海天堂龜苓膏發霉,引起退款事件,這不是更大的導火線?就如上述第二點:海天堂生意跌 (A) 與龜苓膏無龜甲膠 (B) ,並不一定呈因果關係,發霉/食物安全 (C) 可能才是關鍵。
大家倒是要留意李慧琼等人是否與海天堂有密切關係,我對此沒什麼研究,留給讀者與其他主場博客跟進了。
最後忠告大家:不只是龜苓膏,所有補品吃太多都不好。健康、銀包兩傷,何苦?吃得健康點吧!
(原刊於主場新聞 2013-11-26)